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我们不缺智慧城市。对“智慧城市”这个概念进行搜索,可见从南往北,从西往东,从大都市到小城镇小社区,全国都在大张旗鼓大步流星地说和干:要建设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、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、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,建设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……

 

毫无疑问的是,智慧城市正在建成,一定会建成。不用等到十二五末,如果现在提问:哪些城市正在、能够、将要建成智慧城市,保证齐刷刷地会有森林一样的手臂举起来。

 

“智慧城市”我们不缺,但要是倒过来变成“城市智慧”,我们恐怕就没有信心说我们不缺了。比如说:深圳市要建智慧城市,我想无人怀疑。但这个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居然闹出要8万“高危人员”离城出走的事,人声鼎沸,满城风雨,当地官员左右解释,不能自圆其说,不能以理服人,不能讲出做这件事的理由、方法和未来影响。须知,8万人本身在欧美等国家已经构成一个中小城市了。这让我们深思:智慧城市与城市智慧竟有如此不同!最直观地说:深圳能建好智慧城市,但深圳不一定有足够的城市智慧。

 

深圳只是个例。概而广之,为什么我们不缺智慧城市,但我们缺少城市智慧?

 

原因一,智慧城市可花钱做,城市智慧没现成货。 花千亿万亿钱去新技术、新设备建智慧城市,市长们拍着胸脯说没有问题。但如何对待假想中的这8万“高危人群”,这个方面能有谁来教我?

 

原因二,智慧城市可上短训班学,城市智慧没法一口吃个胖子。

要建低碳城市、智慧城市、园林城市,东学新加坡,西学德意志,十天半月上个出国研修班没有问题。要学人家的城市智慧,可没办法通过“穿越”,回溯百年、千年历史,从头慢慢去挼。更何况,我们在三十年走完人家上百年的城市化道路,哪有时间“涵泳功夫兴味长”?

 

原因三,智慧城市能大部分抄,城市智慧只有自己悟。

智慧城市这类依靠硬件投入、讲求技术的东西,大都可抄可搬。况且,跨国公司早已专门把西方模式拿来,改造成中国城市的可行性应用方案,就等着挣我们的钱了。城市智慧这东西没地方去抄。比如东方哲学中包含的城市建设理念、城市风格只有中国人才有一丝感觉。可我们又对来自老祖宗的这些精神文化存货重视多少呢?

 

原因四,智慧城市谁建谁出名,城市智慧更多需默默无闻积累。

市长们抢着做智慧城市,也因为它听起来响、看起来实。在任期之内,铺成多少线路、改造多少小区,都是自己的得意之作。城市智慧里面的内容,比如城市管理制度变革、城市管理知识体系重建、城市观念理念更新,不大容易报上有名、电视有声、网络上易检索,所以对城市智慧的有效需求也显不足。

 

最近三十年来,尤其是近十年来,中国城市化突飞猛进,大城市小城镇总体数量越来越多,有的城市在硬件设施、技术装备上也不逊色于世界许多国家。可以说,二十一世纪,我们的主要问题,已经不是缺少智慧城市,而是我们在很短时间内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城市化之路,我们太缺少城市智慧。在城市管理与发展过程中,有一个问题始终值得我们市长们长思:我们是否构建起禁得起推敲的智力体系、知识体系、方法与技能体系、非智力体系、观念与思想体系、审美与评价体系等等,来确保我们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?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冯奎

冯奎

36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邮箱:beijingfk@sina.com。

文章